火狐官方网站

企业概况 | Service Center

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 企业概况

御风而行 逐梦深蓝

  2023年12月29日,国家千万千瓦级粤东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华能汕头勒门(二)6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并网投运,该项目是华能粤东千万千瓦级“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粤东海域单体最大海上风电项目。这是继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之后,汕头第二个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为2023年的汕头海上风电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过去一年,汕头海上风电强势崛起,国际风电创新港拉开帷幕,“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基本建成,汕头友好团走出国门作风电产业主题推介,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邀请世界行业领袖共商未来……一句话概括,可谓项目产业生机勃勃、交流合作往来密切、工地建设如火如荼。

  华能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汕头南澳岛南侧海域,总装机60万千瓦,布置54台11兆瓦直驱型海上风电机组。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达2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5200公顷。这也是全国首个全场使用11兆瓦大机组的海上风电场,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多项技术应用填补行业空白。

  据华能汕头海上风电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伟生介绍,该项目示范应用的11兆瓦国产化直驱型海上风组由华能集团牵头研制,叶片碳纤维材料、主轴承、变桨系统、变流器IGBT等核心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支撑结构重量比原设计值减少3%。记者还了解到,该项目所使用的54台风组均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海燕平台的EW11.0-208机组,单台年可研发电量3820万千瓦时,相当于1.9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海燕平台延续了成熟的叶片设计、可靠的变桨和偏航系统模块设计,以及高效低能耗的冷却系统,风电集团对直驱发电机专题攻关,提高了发电机的电磁扭矩密度,开发了新一代的发电机水冷系统,大幅度的提升了发电机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更好地适用中国海上运行环境。”风电广东有限公司(汕头基地)生产技术部部长洪泽峰和记者说,11兆瓦直驱机组采用双TRB轴承,突破了供应链的限制,采用了前置式的双轴驱动链,优化整机载荷分布,同时由于直驱机组没有齿轮箱的传动,可靠性更高。

  从2017年风电集团进驻汕头到现在,8兆瓦和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智能制造基地完成总装下线,两次刷新亚洲单机最大容量的海上风机纪录。而在2023年6月,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平台机组在汕头基地下线,“机组下线时创造了全球已中标最大容量、最大风轮海上风电机组纪录。”洪泽峰说。

  据介绍,海神平台16+兆瓦机组为电气风电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容量半直驱机组,单叶片便有123米长、风轮直径252米,相当于7架C919的翼展宽度;风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轮毂中心高度高达150米,相当于53层居民住宅楼。

  “在发电能力方面,以粤东风资源条件(年平均风速9m/s)为例,该机组全年发电量可达66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吨,约等于3.6万居民的年总用电量。”洪泽峰解释说,与现商业化运营的11兆瓦机组相比,按100万千瓦项目容量测算,海神平台16+兆瓦机组机位数减少31%,降低初始投资20亿元。同时,单台年发电量提升40%以上,可带来2%的内部收益率提高,是一款高可靠、高发电、高收益、高节碳、低投资的全海域大容量机组。

  在降本需求和走向深远海的趋势下,汕头海上风机正朝着更大的趋势发展。大风机“遍地开花”,成为汕头海上风电发展的精彩剪影。

  2023年2月,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真正开始启动,众多重大产业项目同步落地启动。其中,作为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核心构成及主要产业载体,总投资45亿元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甫一出现,便吸引了众多行内人士关注。

  该产业园由风电头部企业一同打造,是全球首个集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验测试认证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协同生产基地,目标直指代表行业最高制造水平的“灯塔工厂”,以推动汕头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走进“四个一体化”产业园施工现场,每天有将近600个工人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各项作业。据了解,产业园一期工程3个制造厂房所用的钢结构重量总和超过2万吨。为了确认和保证这些厂房和未来生产的风电机组等大型装备和部件的稳固性,产业园在施工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换土大改造”,将原来40万立方米的砂质粉土换填成承载力更好的土壤,并随后打下超过1万根桩条,从而让地基更牢固扎实。据了解,光是打地基的桩条长度总和便有40万米,所有桩条首尾相接,可以直接从地面连接到太空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公里。

  “四个一体化”产业园区由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占地面积约540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由京能电力、金风科技等7个企业投资,分两期建设7个产业项目,包括5个装备制造项目、1个综合楼项目和1个检测认证中心项目。其中,齿轮箱、大型轴承制造项目是广东省首次引进的海上风电核心零部件项目,属于强链、补链项目。目前,综合楼项目已经封顶;风机整机厂房部分厂房建成,预计2024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发电机厂房到了封顶阶段,齿轮箱厂房进入钢结构吊装阶段。

  当前,全球风电技术发展进入深水区、无人区,集约化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是汕头实现海上风电高水平发展的探索。

  据介绍,“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是全球首个将20兆瓦级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测试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完整产业链集于一体的大型工程。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验测试认证的“四个一体化”理念,打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物理间隔,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协同生产。通过资源共享,大幅度减少重复建设,减少相关成本,同时将生产效率提升3倍。该项目总投资约40.77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270亿元,整个园区占地面积仅有500多亩,与同等产能规模园区相比减少了75%,相当于传统风电产业园区3000亩土地所创造的工业产值。

  海上风电蒸蒸日上的当下,风机在海上发电,那么风机的底桩能否被利用起来开发适合海洋生物繁衍生息、帮助渔业资源增长的海洋牧场?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前几年便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近年来,汕头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构筑起海上风电产业链,主动探索“+”产业协同新模式,以构建产业集群为建设海洋强市注入来自海洋的蓝色动能。

  海洋牧场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是科学、生态、高效的渔业发展新模式。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的汕头,是发展海洋牧场的天然主战场。当前,汕头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新模式,推动海洋资源开发跃上新高度。

  “海上风电机的底座对鱼类具有类似人工鱼礁的吸引作用,因此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底座上面,可以将其‘鱼礁化’,以此来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华润电力广东新能源公司市场开发部高级经理罗士喜和记者说,在2023年的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上,便与汕头大学就“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性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此外,大唐汕头公司也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单位合作,谋划“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建设,提出“海上风电开发建筑设计企业+海洋牧场开发建筑设计企业+渔业养殖单位”的“ABC”联合开发模式。

  在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众专家学者聚焦“海上风电+”,围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储能与氢能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集结世界共探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我国海上风电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融合发展指的是同一片海域内使用共同的技术平台、电力系统、锚泊系统,共同开发海上风电、波浪能、海上光伏等海上新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风电带动其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盛松伟建议,开发风电的同时,可依托技术创新开发海洋牧场,这样既可从海上塑造绿色电力,也能获得优质海产品。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生态体系,与、海工、输配电、深远海渔业、海水淡化、绿氢绿氨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是汕头振兴制造业,实现从传统轻工业向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有效路径,也是汕头加快经济特区发展、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的强力抓手。未来,汕头风电生态体系逐渐完备,汕头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国际海上风电产业根据地和创新策源地,大有可为。

  ●汕头规划建设海上风电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185万千瓦。截至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项目2个,分别为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与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合计总容量84万千瓦

  ●截至去年12月22日,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8亿千瓦时,实现风场长周期安全生产722天,风机累计利用小时数居广东区域第一名

  ●截至目前,汕头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落地项目共15个,其中投产项目共5个,包括上海电气整机和发电机、南瑞鲁能控制管理系统设备、江苏华纳发电机舱罩等;在建项目共10个,其中“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含6个子项目)、青岛武晓塔筒项目、风电临海试验基地项目、海上风电人才培训中心项目、上海永镜钢结构件项目已落地建设

  汕头举办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标志着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热潮的序幕正式拉开。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12兆瓦样机在汕头并网测试,当时为全球风轮直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抗台风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上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平台机组在汕头基地下线,当时为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海上风电机组。

  汕头举办首次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练,也是近年来海、陆、空全方位顶级规模的海上联合演练,为汕头快速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汕头市友好代表团前往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展产业主题推介,汕头风电第一次走出国门。

  汕头举办首届海上风电发电技能竞赛,为汕头市海上风电人才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风电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暨2023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在汕头举办。《风能汕头宣言》同期发布,致力构建全球风电产业共同体。

  汕头海上风电澄海登陆点项目启动建设,将搭建起海上风电项目绿色能源输送通道,满足汕头后续大规模、深远海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需求。

  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并网发电,标志着国家千万千瓦级粤东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建成投运。